. 菲律宾侨领、亚太

南国丸子 阿友

25年前,他穷困潦倒,一个与他萍水相逢的北方汉子拿出一年积蓄一千元帮他创业。孰料世事沧桑创业失败他们几度失联。20多年后,感念陌生人的那次相助,激励他在海外创业成功。“我要找到你,我最亲亲的北方大哥,当面说声谢谢你!”这个朴素念头成了他功成名就后最动情的企盼!无数次寻找无数次失落后,他终于如愿与恩人洒泪拥抱……恩人拒绝豪宅馈赠后,他花上千万元开办了一个酒庄,并将整个酒庄交由恩人打理,他说没想到要赚钱,只为能经常见到大哥感恩快意人生。

命运坎坷恩人倾力相助

今年42岁的孙胜荣,1972年出生在浙江丽水市青田县港头村一个贫寒农家,8个兄弟姐妹中,孙胜荣是老幺。由于青田县多山少地,一家10口人生活拮据温饱都成了问题。1987年,迫于生计,15岁的孙胜荣暑假里远赴江苏徐州,投靠在那里开理发店的大哥,当了一名学徒兼洗头工。24岁的徐州市民张爱民家住理发店附近,是理发店的常客。孙胜荣经常帮他洗头,服务态度好加上老实本分,久之孙胜荣和张爱民便有了一些交情。但不久,孙胜荣就离开了徐州。

也许是命中注定他俩有缘。几个月后,1988年隆冬的一个上午,张爱民到温州出差时,竟然在街头奇迹般偶遇了孙胜荣。此时的孙胜荣在一家汽修厂打工,穿着一身油腻漆黑的工作服,蓬头垢面脸庞黄瘦。老朋友见面的激动顿释,张爱民心中悲悯之情油然而生:“兄弟,混得不如意,遭罪了吧?!”说着张爱民把孙胜荣拉进附近一家小饭馆请他吃饭,特意点了红烧牛肉、红烧蹄髈几个荤菜。几杯老酒下肚,孙胜荣泪水涟涟地向大哥倾诉了打工的坎坷艰辛,“大哥,我没有一技之长,4个月就换了3份苦差,可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根本没脸回老家见父母。”张爱民闻之打气说:“兄弟,天无绝人之路,你会理发手艺还怕没饭吃,你干脆到徐州来吧,我帮你!”张爱民北方汉子的古道热肠与慷慨令孙胜荣既意外又感动,掷地有声的承诺,汇聚成一股热流在孙胜荣冰冷的心底荡漾开。经过考虑,他只带着几件随身衣物便坐上了前往徐州的火车,再度踏上漫漫人生未知路。

这时孙胜荣的哥哥已经不在徐州,理发店也关了门。所以,他只有投靠没有血缘的大哥张爱民。而张爱民不久前才有了份稳定的工作,在一家阀门厂当业务员,一个月工资90元左右。但是张爱民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他当时拿出1000元人民币(相当于一年工资)送到孙胜荣手里,还鼓励孙胜荣:“兄弟,相信自己好好干,我是你的坚强后盾,这个钱你不要有压力,赚了还我,赔了权当我投资!”不仅如此,张爱民还请了几天假,辗转奔波市区大街小巷帮孙胜荣租下门面房,并帮他置办开理发店所需的沙发和工具,开了理发店。

理发店开业初期雇不起人,只有孙胜荣一个人,忙起来经常没时间做饭。张爱民心里总挂念着这个江南小弟,利用下班时间一趟骑车10多公里,每天往返四次,不仅从厂里食堂打包热饭菜送到店里,还帮他招呼客人见缝插针打打下手,竭尽全力支持他创业。尽管孙胜荣非常勤奋活络,但由于竞争激烈,理发店生意始终不温不火,无奈之下孙胜荣只得关张歇业回杭州入伍参军。不巧孙胜荣走时,张爱民也换了一家单位正在上岗培训期, 歇了两周没来店里。由于当时通讯不够发达,加上体检通过地方催得急,各自为生活打拼的两人便失去了联系,此后20多年没再相见。

功成名就三次寻找恩人

1990年代,浙江青田掀起了一股出国热潮,不甘命运的孙胜荣也随乡亲们加入出国海外淘金务工大军。1995年刚到西班牙时,跟许多家乡父老一样因没有本钱,孙胜荣端过盘子、做过厨师、摆过小摊,在异国他乡饱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因为从小在农村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咬着牙坚持下来的孙胜荣慢慢进入当地小商品经营行业。经过多年努力,他终于在西班牙成就了一番事业,拥有了自己的小商品集团———依依集团,成为中西百货协会主席团主席,一跃成为西班牙知名侨领。然而,他在内心深处从没有忘记帮助过自己的张爱民,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恩人。

2008年春天,孙胜荣专门回国只身前往徐州,开始实施“感恩敲门行动”。市区面貌早已焕然一新,连当年开理发店的路段都已经找不到,在近一千万人口的徐州,寻找一个只知道姓名的人犹如大海捞针。孙胜荣租辆车拿着地图,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地找。每一次,孙胜荣都要把“一饭之恩”和千元资助的故事对街道工作人员从头到尾讲述一遍,虽然很多人的态度都是感动的,语言都是鼓励的,可是由于恩人信息量比较少,结果总是希望落空无功而返。此后,孙胜荣多方托人打听,然而还是没有丁点消息。有恩无法回报,成了孙胜荣挥之不去的遗憾和抹之不去的心病。每当和西班牙侨团奔波在国内各大城市投资考察,多少个夜晚,孙胜荣常常夜不能寐。

2010年,孙胜荣利用回国进货机会,再次只身来到徐州。这次,在好心人帮助下他找到了大哥当年工作、生活的地方,但仍没有张爱民的具体消息。

2012年7月,孙胜荣带着满腔的希望又一次来到徐州。这次他安排出足够时间,选择了地毯式寻找的方法:一条街一条街地找,一户人一户人地问。一次,他听人说张爱民住在一个老旧小区12幢7楼,心头一阵狂喜,一口气不歇地跑上去,但门一开却是陌生的面孔,大失所望的他一屁股瘫坐在楼梯口久久不愿起身。就这样,孙胜荣在毒辣烈日下整整寻找了3天,仍旧一无所获。急切之下,最后孙胜荣想到了求助警方。徐州市云龙湖派出所所长王腾碧被知恩图报万里感恩的孙胜荣感动了,热情接待了他。根据孙胜荣提供的名字和年龄,徐州公安部门从户籍数据库里检索到了140多个“张爱民”,经过仔细辨认,最终确定了最相似的一个。孙胜荣按照这个张爱民资料上的地址找去,可没想到张爱民早已搬家不住这里。孙胜荣犹如跌入冰窖,心似冰冻!折回派出所,民警又通过技术手段找到了这个张爱民的手机号码,可是电话打过去一直没人接听,这下孙胜荣彻底绝望只好放弃,买好了回程机票准备次日返回。第二天一早,不死心的王腾碧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再次拨打了那个电话,没想到竟然接通了!根据孙胜荣提供的线索,最后确定这个人就是孙胜荣要找的张爱民。正退房准备离开徐州的孙胜荣得知情况惊喜得头皮发麻!张爱民立马打车赶到了孙胜荣住的酒店。这注定是个激情飞扬血浓于水的感人时刻!2012年7月23日上午10时许,在酒店门口,分别25年的两人10米开外就认出对方,然后快速奔跑紧紧拥抱在了一起!孙胜荣热泪盈眶哽咽道:“恩人呐,您让我找得好苦,爱民哥,终于找到你了!我,我真的太幸福了!”而张爱民则激动得嘴张成半圆形却怔怔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良久呢喃道:“阿云(孙胜荣在徐州时的小名)老弟啊,我也日夜想念你啊!你年轻时遭遇坎坷挫折,只要是朋友都会那么做的,倒是你20多年不变的感恩的心,好感人呐!”当天孙胜荣也不走了,和张爱民彻夜长谈倾诉分手后多年相思之苦……

千万酒庄见证一世兄弟情

原来,当年张爱民最后到了徐州一家机械公司上班,2011年他买断工龄下岗,由于喜爱古董字画,后来开了一间书画研究院。但是孙胜荣感觉张爱民这样太辛苦,便提议,“大哥,要不我在徐州给你买两套房子养老吧。”张爱民想也没想便严辞拒绝,“使不得,千万使不得,我当时帮你,完全是因为把你当作亲弟弟一样帮扶,从没想过要什么回报,你这样报答会使我们纯洁友情镀上层铜臭功利而蒙羞!再说我现在生活虽然清贫但也过得去,并不需要别人资助!”

直接给房子不要,为了能够经常见到张爱民,让自己在徐州这个第二故乡有个家,孙胜荣想到了一个办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通过市场考察发现,徐州人比较喜欢休闲生活方式,饮食上喜好白酒,酒店餐桌上鲜有红酒身影,而地道的洋口味红酒市场更几乎是未经开发的处女地。凭借敏锐的市场判断,孙胜荣决定利用自己在西班牙的便利,在恩人所在的城市投资1千多万元人民币开办酒庄。

2012年12月,孙胜荣在徐州闹市区商业步行街开办了一家约一千多平方米的红酒庄———凯茜蕾酒庄。酒庄主营西班牙红酒和橄榄油,由张爱民任董事长,全权负责经营打理酒庄。开业那天,孙胜荣坦诚地告诉大哥:“就像当年您拿钱给我开理发店一样,我也压根没想过借酒庄盈利,做这个投资是希望让我们兄弟俩有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培养我们的生活情趣与共同语言。”张爱民被孙胜荣的真诚深深打动了,“老弟啊,你把这么大的店面交给我运作,是对我的信任,我没有理由不尽全力经营好。”而自从有了这个酒庄,孙胜荣一回国,徐州便成了必经之地,兄弟两人见面叙旧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但孙胜荣和张爱民之间从不对酒庄经营状况进行核算。孙胜荣从不过问酒庄是亏还是赚,只交代大哥玩得高兴他的心情就好,没货就随时联络。如今,酒庄已经开了近两年,西班牙华侨红酒文化在当地风靡一时,酒庄运行良好效益不菲,酒庄附近大小酒店70%的客人都选择好而不贵的西班牙红酒。

在孙胜荣心里,他早已把张爱民当成可以托付终生的亲大哥。2012年的国庆节兼中秋节,孙胜荣从外地特意赶到徐州,和张爱民一家度过了这个特别的日子。去年春节期间,51岁的张爱民不小心扭了腰,卧床休养不能动,每天都是由孙胜荣抱着去上厕所。他们这种不是亲人却远胜亲人的大义情怀,传遍了街坊社区,在徐州当地广为流传,而今,这段荡气回肠的人间大爱传奇依旧浓情演绎……

(责编 孙礼勇)